体育文化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滨州体育做好“五篇文章” 引领全民健身新潮流

   2020-08-14 7420
导读

高标准规划建设市体育场和全民健身中心、专业体育场馆应开尽开、学校操场有序开放、1000个行政村健身设施提档升级、湿地公园步道

            高标准规划建设市体育场和全民健身中心、专业体育场馆“应开尽开”、学校操场有序开放、1000个行政村健身设施提档升级、湿地公园步道建成健身绿道……我市一项项体育惠民措施陆续落地,市民将迎来一场全民健身“红包雨”。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全民健身工作是滨州体育人面临的重要课题。滨州市体育局将重点做好“五篇文章”,引领全民健身新潮流。

实施全民健身“八大攻坚工程”,积极举办赛事,带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步入全省先进行列

在5月举行的滨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闭幕大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佘春明提出“七富之举”,其中提到“民之富,富在健康保障”,他要求,要普及大众运动,推动全民健身。为此,滨州市体育局积极实施“八大攻坚工程”,全面推动全民健身。一是完善提升体育中心功能。高标准规划建设市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二是开放专业场馆。做好市级所有专业场馆的开放工作,做到“应开尽开”。三是开放学校操场。联合教育等部门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有序开放。四是建设覆盖城乡的健身场所和服务设施。全面完成县级以上主城区“10分钟健身圈”、县级“三个一”、镇级“两个一”工程建设和1000个行政村健身设施提档升级。五是大力开展经常性群众体育健身活动。通过举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带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步入全省先进行列。六是将湿地公园步道建成健身绿道。市本级实施9项绿道建设工程,健身绿道达50余公里;各县(市、区)健身绿道达200余公里。七是将城市公园建成健身公园。市本级新建、改造健身公园4处,建设36处口袋公园;各县(市、区)分别新建、改造2-3处健身公园,5-10处口袋公园。八是将体育运动场馆建成全民健身中心。

加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发挥好体育社会组织“两头连”“双肩挑”的作用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滨州市民掀起了“居家健身”的热潮。其中成千上万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成为“先行者”,他们自发录制视频发布在网上,组织街坊邻居、朋友亲戚在家锻炼,成为特殊时期线上健身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目前,我市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9862名,乡镇(街道)级及以上体育社会组织894家,体育志愿者注册人数1490名,每年举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超过1000项次。下一步,市体育局将注重发挥好体育社会组织“两头连”,即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社会,“双肩挑”即一肩挑着全民健身,一肩挑着体育产业的基本功能,按照“五个一”——建设一个协会、推广一个项目、带动一批俱乐部、培育一个市场、发展一个产业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发展壮大各级体育社会组织。各县(市、区)年内完成3个以上单项协会、乡镇(街道)体育社会组织“1+2+3”(即1个体育总会、2个人群协会即老年人体育协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3个单项协会)、村庄(社区)体育社会组织“1+1+1”(即1个体育总会、1个老年人体育协会、1个单项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村村有”建设任务。

打造黄河特色品牌体育赛事,通过国际自行车赛和马拉松赛等重大赛事活动展现滨州魅力

黄河流经94公里,且穿城而过,这对于滨州这座城市来说,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经过整修,黄河大坝平整通畅,两岸绿树成荫,打渔张、十里荷塘、狮子刘、西纸坊等沿岸的景区布局充分展现黄河风情带的丰厚文化和优美风光,为滨州的体育赛事搭建了平台。天然的优质赛道,成为众多健身爱好者的聚集地,吸引众多国内甚至海外的高水平选手前来“打卡”。

我市秉承“办好一个赛事、爱上一座城市”的理念,按照“品牌赛事为引领、日常赛事为支撑”的工作思路,策划“走近黄河 韵动滨州”系列赛事活动,打造滨州黄河风情带国际自行车赛和马拉松赛两项具有黄河特色、滨州特点的品牌赛事,展现滨州魅力,打造亮丽名片。大型高端赛事的举办,必将促进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增强体育消费黏性,激发大众体育消费需求,不断释放体育发展活力,让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高度融合,为滨州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进而变“吸睛”为“吸金”,激发城市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全民健身中心总建筑面积逾8万平方米,融合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健身康养于一体

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规格的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滨州市体育场和全民健身中心的规划建设一直牵动着滨州人民的心。目前,这两处场馆正在规划中,建成后将运用市场化手段运营,让滨州市民充分体验一流的健身休闲设施。其中,全民健身中心总建筑面积84369平方米,融合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健身康养于一体,具备举办赛事活动、承办体育培训、文化展示、旅游及提供相关商业服务等多项功能。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一流的生态体育公园、全民健身娱乐交往的乐园、城市功能与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重塑功能业态及城市空间的区域热点。

提升智慧化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引入大数据技术,建设智慧平台和智慧体育公园

这几日,备受关注的“滨州市智慧健身管理服务平台”搭建完成,目前全市已有2000余处健身场地完成录入,还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正在采集上传,一个全市范围内的“电子健身地图”呼之欲出。系统集成在“滨州体育”微信公众号上,正式上线后,市民一部手机便可享受场馆查询和预约、赛事组织和报名、健身设施一键报修等一系列线上服务。这是市体育局利用大数据、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实施“智慧体育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

除此之外,我市还将陆续建设一批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让群众享受到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更精准的健身服务。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tywh1688.com/news/show-562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体育文化网CopyrightAll Right Reserved经营许可证编号:翼ICP备2021002403号-1

京ICP备16041510号-5公网安备11011202003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