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科学健身激活“双奥之城”新动能

   2023-09-11 ​人民政协报2450
导读

北京市政协“发展体育社会组织,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专题协商会现场北京市民在东城区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现场体验动感单车 本报记者 齐波 摄北京市民在东城区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现场舞龙 本报记者 齐波 摄■ 编者按:



北京市政协“发展体育社会组织,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专题协商会现场

北京市民在东城区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现场体验动感单车 本报记者 齐波 摄

北京市民在东城区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现场舞龙 本报记者 齐波 摄

■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以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正深度融合,有力地推动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稳步向前。

作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北京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有着得天独厚的禀赋条件,科学健身已成为市民生活的新时尚、城市发展的新动能。8月25日下午,北京市政协围绕“发展体育社会组织,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主题召开专题协商会,与会政协委员、体育行业代表,以及市体育局、民政局、教委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标建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要求,从强化规范引导、完善支持体系、增强造血功能、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入协商,为更好发挥体育社会组织作用,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建言献策。

体育社会组织 发展成效显著

北京市政协长期关注首都体育事业发展,连续多年围绕相关议题建言资政、开展民主监督。早在2016年,北京市政协就围绕《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开展立法协商;2021年,围绕“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如期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召开议政会;2022年,围绕“用好奥运遗产,推动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召开议政性主席会议。

今年,根据北京市委确定的《北京市政协2023年协商工作计划》和《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由北京市政协教卫体和文化文史委员会于5月至8月牵头组织开展了“发展体育社会组织,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专题调研。

从市政协教卫体和文化文史委员会主任陈冬介绍的调研情况中了解到,此次调研组成员“阵容”强大,邀请了来自民革、民盟、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等5个民主党派北京市委会,东城、西城、大兴、怀柔等10个区政协,市民政局、市体育局等相关政府部门,以及部分全国政协委员、首都体育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联合调研组。调研组突出理论武装,坚持问题导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既有深入体育健身场馆、体育社团这样“解剖麻雀”式的实地考察,也有问卷调查、网络议政等征集民意的“线上”调研,800余人次参加,与56家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体育组织座谈交流,最终形成四个方面共12条建议的调研报告。

调研组认为,无论从结构、规模、覆盖面上看,还是从指导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实际效果看,本市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从组织力量上看,目前登记的市级体育社会组织126个、区级体育社会组织514个,备案的全民健身团队11928个,每万人拥有体育社会组织5.8个。社会体育指导员6.7万名,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13名,提前超额实现发展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北京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进入了深刻转型的关键期,呈多元化、专业化发展特点。人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多样化需求和迫切的愿望,信息技术赋能体育运动的大趋势,体教、体医、体旅融合的广阔前景,等等,都给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此,调研组的共识是,应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体育社会组织。要坚持首善标准,全面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把人民群众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实现北京市体育社会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北京“双奥”效应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用好北京奥运遗产,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作用,以体育赛事带动体育产业,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中,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tywh1688.com/news/show-1030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体育文化网CopyrightAll Right Reserved经营许可证编号:翼ICP备2021002403号-1

京ICP备16041510号-5公网安备11011202003713号